热门搜索:仲裁法仲裁案件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南仲新闻

    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启南平仲裁事业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9-08-31 20:42:31 来源: 南平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接待大厅


    仲裁庭的调解现场


    南平仲裁员培训会现场


    公益仲裁促医患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更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解答咨询23600多人次,受理案件无差错,当日立案率100%,市内仲裁文书直接送达率100%,协助当事人进行财产和证据保全;处理的医患纠纷案件,进入仲裁程序案件结案率为100%,调解和解率为69%,一个月内结案率为61%,平均结案天数为41天,办案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优质高效;受案总量162件,涉案标的额9.5亿元,争议标的额4.89亿元;

            ……

            南平仲裁委员会成立五年多来,始终坚持“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场经济是关键”的指导方针,遵循“为社会服务、为维稳服务”的发展方向,健全仲裁工作机制,提高办案质量,突出仲裁公益服务属性,以积极的态度、求实的作风,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公正为生命力、以高效为竞争力,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充分发挥仲裁处理经济社会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为推动我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因时而立,服务发展大局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为新时期推动仲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创新多元矛盾纠纷解决处理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迫切急需建立仲裁委员会。当时,市政府根据中央对福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要求,考虑到闽北财政困难、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决定对新成立的南平仲裁委员会进行率先改革,按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就是不给编制、不给领导职数、不给经费、不给场所,由仲裁委员会自筹资金、组建队伍、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经营,承担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责。当时,南平市政府组团专程赴深圳仲裁委员会学习取经。

            2013年6月21日,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批准成立了南平仲裁委员会,7月5日,市政府决定聘任龚选民等7位同志为第一届南平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2013年8月6日福建省司法厅依法作了登记批复并颁发了许可证书。

            2013年8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南平仲裁委员会成立大会,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领导到会指导。南平仲裁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后,我市成为全省继厦门、福州、泉州之后第四个成立仲裁委员会的城市。《闽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评,认为南平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市“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这是南平地区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加强宣传普及,推行仲裁法律制度

            南平仲裁委员会成立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已颁布二十多年,但社会公众的仲裁意识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闽北山区表现尤为突出,面对各种纠纷仍囿于传统的诉讼途径。

            加强仲裁法律制度宣传普及,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对及时化解在民商事活动中的各种矛盾,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南平仲裁委员会注重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开展多形式的仲裁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运用仲裁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一方面,利用媒体公益普法平台和新媒体新技术,大力宣传仲裁法律制度,提高社会各界运用仲裁制度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仲裁意识。同时,加大在县(市、区)宣传力度,通过多形式提升仲裁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使工作向基层延伸。

            此外,南平仲裁委员会还积极作为,加强与南平市各级法院、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行业组织和基层组织的联系合作,树立全程服务的理念,积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引导合同各方在签订合同时选择仲裁解决纠纷。

            拓宽服务领域,发挥仲裁职能作用

            作为解决经济贸易纠纷的重要手段,仲裁是国际商事领域解决纠纷的通行作法。为扩大仲裁解决纠纷范围,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发挥仲裁作用,南平仲裁委员会努力拓宽仲裁服务领域,积极面向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受理涉及财产权益的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

            在成立之初就建立“把仲裁引进到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实行调解、仲裁、诉讼对接机制,形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提升仲裁影响力。

            为此,南平仲裁委员会加强了与重点行业部门沟通联系,将协调事项引入仲裁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销售等涉及经济合同的事项或涉及财政资金和因国有资产出租、出让、经营等引起的争议,以及部门协调的涉及市场主体间经济纠纷的事项,通过约定仲裁协议,提高仲裁条款约定率。

            加强机构建设 完善仲裁工作体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仲裁工作体制,五年多来,南平仲裁委员会坚持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社会公信力”为目标和方向,全面深化仲裁改革,推进我市仲裁分支机构建设。

            一方面分行业建立健全仲裁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专业人才担任仲裁员,对发生在各自领域的民商事纠纷通过仲裁方式进行解决。探索建立金融仲裁机制。对接市人民银行、银监局、银行业协会等机构,成立金融仲裁院,开通仲裁绿色通道,对金融纠纷做到快受理、快审理、快裁决,最大限度处理好落实金融机构债权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另一方面,逐步在县(市、区)全面建立仲裁解决纠纷机制,发挥仲裁法律制度简便、快捷的服务优势,就近就地解决民商事争议。在基础条件较成熟、经济较活跃的邵武市设立分会,由当地人民政府帮助解决仲裁分支机构场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推进邵武仲裁工作开展,进一步完善当地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协助经济实体防范风险,规范各类经济合同文本,服务邵武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丰富仲裁处理纠纷方法,通过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健全仲裁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机制,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机制,在延平区法院立案厅,设立仲裁受理窗口(试行),为纠纷的多元解决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仲裁公信力

            仲裁队伍的素质和业务建设直接影响仲裁公信力。为此,南平仲裁委员会始终注重加强仲裁队伍建设、严格仲裁质量管理、积极开展调研考察学习,不断强化整体队伍的能力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不懈地做好廉洁仲裁教育和仲裁员培训管理,保障仲裁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把好仲裁员选聘关,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吸收各行各业中符合法定条件、公道正派的优秀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同时,通过制订、完善仲裁员聘任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仲裁员的行为举止、办案纪律,强化仲裁员准入和退出管理;建立健全仲裁员信息披露制度、回避制度、执业惩戒和责任追究制度,打造一支智慧与道德双过硬的仲裁员队伍。

            在强化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方面,树立仲裁工作全程服务的理念,重点加强管理教育,强化业务培训,完善考核机制,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组织高效、服务亲和上下功夫,增强了内部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在严格仲裁质量管理,提高仲裁公信力方面,独立、公正、专业、高效地仲裁国内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向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进行个案适用仲裁风险提示,合理提请仲裁申请人注意仲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应风险。对当事人依法自选组庭的,完全尊重他们的意见。

            在积极开展调研考察学习方面,从南平仲裁工作需要出发,组织到先进地区调研、考察学习,参加全国仲裁研讨会,学习各方先进的仲裁理念和经验,提高仲裁服务质量,提升南平仲裁社会影响力,为与时俱进打造坚实基础。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立足新起点,扬鞭再奋蹄。南平仲裁委员会主任龚选民表示,南平仲裁委员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挖掘潜在案源、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狠抓办案质量、下大力气提升办案效率,努力做好仲裁工作为民营企业服务,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奋力开创南平仲裁事业工作的新局面,为南平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稿件由郑金富 范发强采写,图片由南平仲裁委员会提供)

    返回顶部